在手机厂商的全面5G战略下,5G手机正开始大量出货。根据信通院统计,今年前11个月国内市场5G手机出货量占比已经达到51.4%。但能够吸引消费者主动换机的元素似乎总是差了那么一点。
不过在当下节点,一些趋势已经确定:影像拍摄的重点落到对拍视频效果的精细化打磨上,万物互融远景下对软硬件一体化生态的构建,手机与车载系统的互联也成为必然。
同时,折叠屏、屏下摄像头、3D结构光等技术已经崭露头角,其量产的节点是否到来依然受制于诸多因素的平衡。
2020年,围绕手机为核心的技术竞赛在不断精细化,并横向扩围到更广阔的生态中去。如何平衡技术与成本、材料与现实的关系,关乎整个生态的未来发展走向。
影像技术迭代远未到尽头
进入4G向5G转换时代的尾声,短视频突然间取代图片和文字,成为日常社交和记录的重要角色。
以此催生出手机厂商在近两年间开始探索在视频拍摄层面的技术突破,其核心就在于拍摄防抖。从技术脉络来说,早期可能是通过裁切画幅,减小视觉上的震感,随着后续逐步迭代,在更大画幅层面的防抖、甚至把云台装进手机成为如今的选择。根据近期的动向,在视频拍摄的同时,还能兼顾对人像效果的实时优化。
一家手机镜头厂中层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随着5G时代到来,社交需要更好的防抖效果,所以云台防抖成为高关注度的功能;同时,更高倍数的像素、光学变焦、3D效果等,都是手机和模组需要继续研发的领域。
“概括来说,规格变成更小、功能向微单靠近、效果更高清,从2D向3D(三维空间视觉)的靠近是整体趋势。”他甚至认为,将来微单被手机性能所替代几乎是可以肯定的趋势。
虽然目前看起来优化效果已经十分明显,但厂商们依然发现,这些其实还远远不够。
一加手机创始人兼CEO刘作虎就强调,在技术趋势层面,公司明年一个核心研发重点,就是把影像领域做到领先。“至少我看到拍照还是很重要的领域,在里面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这会是明年一加最重要的一项技术投入。”
更多的合作陆续展开,近日,vivo宣布与光学巨头蔡司达成合作。vivo影像产品总监李卓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等记者采访时就表示,“目前来看,我们不认为对于消费者在影像方面的痛点挖掘到了足够深度。虽然是比之前有很大进步,但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所面临的场景以及潮流是在变化的,这可能不是短期可以看到,但放在比较长的时间段里就可以。”
举例来说,大约在四五年前,消费者不会那么追求夜晚的拍摄效果,但这几年变得非常在意。“这需要我们持续挖掘和探索,未来可能有新的应用场景诞生。我们和蔡司都认为,在移动影像领域光学能够发挥的作用还远未到极限,大家已经找到一些方向。”
的确,拍摄功能一贯是能够足以影响消费者是否购买一台手机的关键要素,在相关产业环节的大力投入都很有必要。
综合来看,这虽然核心是以镜头硬件作为能力载体,但背后串联起的将是整个手机的性能表现。因此影像领域对于手机终端来说,从来都是一个庞大的队伍。
根据李卓的介绍,手机影像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光学系统、感光元件、芯片处理及算法四大核心层面,手机厂商要做好影像,就需要针对性系统布局。举例来说,相机领域对应的图像处理引擎就与芯片平台的匹配能力至关重要。
“在手机影像里,vivo未来的研发方向是:镜头模组小型化,要更高素质的镜头就会面临体积和空间的挑战;另外在同样的镜头模组厚度下,进一步将光学性能拔高到新的高度上。比如我们和蔡司联合攻坚的一个方向就是尽可能做到非常大的光圈下怎么把解析力保持好。”
屏幕创新成熟还需时间
在摄像头之外,手机器件中能够实时被感知的元素当属屏幕了。也因此,近些年来终端厂商在屏幕方面与面板厂商的联合创新也层出不穷。
今年颇受关注的一件大事,是被“概念展示”了很久的屏下摄像技术终于商用在了手机终端上,且是被希望在终端业务层面有所突破的中兴手机所搭载。
虽然技术落点在了“摄像”,但真正承载了该项技术难点的产业环节其实是屏幕厂的显示能力。
有多家手机公司内部人士都向记者表示,屏下摄像头无疑会是一定阶段内前置摄像头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迟迟没有正式推出市场,就是因为其实现效果还没有达到公司所定义的量产标准。
并不是说已经量产的就不成熟,一项新技术的落地需要综合材料厂、面板厂、终端厂的整体系统能力,不同厂商考虑的参数和效果不同,自然会对量产时点的预计有所差异。不过行业认为,明后年有望将这项技术进一步量产商用。
一家面板厂商中层人士则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道,前几代的屏下摄像头技术,研发重点在于屏厂与手机终端之间互动,最终确认用户对这项技术的需求。“比如摄像头平常被掩藏在屏幕底下,当你在对话场景、视频场景中需要的时候,要确认对环境光或者暗室时等的影响,然后启用,这需要一个相应进阶的过程。”
他进一步表示,屏下摄像技术毕竟是在镜头前挡下了一片屏幕,跟目前的打孔屏不同,需要看市场的合理化应用展望。而新材料的匹配同样重要,因为基于目前OLED屏幕的特性,采用常规材料会影响到屏幕颜色的一体化,“这不仅仅是屏幕厂商需要努力的。”
折叠屏手机是另外一项被寄予厚望的呈现形态,至少从行业巨头三星的执着可见一斑,华为也已有商用机推出。
虽然商用机型还不多,但目前多家头部手机厂商至今已经从设计层面申请了多种折叠形式的专利,显示出行业积极探索态势。
折叠屏在早期是随着5G的出现而被关注,因为手机在5G时代的功能更加多元,一款轻巧、可大可小的手机更可以满足这种定位。不过当下的核心考虑更多在于应用场景,以及铰链使用寿命等层面。
刘作虎就向记者指出,折叠屏大的问题是生态。当折叠屏的屏幕打开时,很多App的适配还不特别好,其体验没有达到理想状态。
综合来看,TrendForce集邦咨询分析师范博毓向记者分析道,受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加上下半年面板与零部件缺货的冲击,市场需求短期以中低阶机型为主流,所以在一些屏幕规格的更新上都有放慢迹象。
“这两年是5G手机大量推出的时间,考量到售价与整机成本,也会拖慢一些新规格的采用和导入。目前看起来,屏幕搭载高频规格应该还是供应链锁定的方向之一,主要往90Hz或120Hz刷新率方向前进。因为传统手机屏幕的形态变革空间已经越来越窄,所以接下来高阶手机应当会在折叠屏上作一些新的挑战与变化。除了已经量产的单折式优化外,推出双折式,甚至可卷式屏幕,可能会是接下来几年的发展重点。”范博毓续称。
物联网生态组局团战
随着手机厂商相继宣布推出电视/智慧屏、手表、TWS耳机等产品,“未来不再有单纯手机厂商”的定调也似乎就这么落实了下来。
虽然在2019年开始,行业对未来将走向“万物互融”时代已经没有分歧,但真正品类丰富的连接主要还是从今年开始的,尤其以手机厂商开始“破圈”走向连接车机为典型。
当然对车机也仅仅是连接而已,此前vivo软件产品策略总监欧阳坤受访时就表示,手机在未来可以作为汽车端的生态补充、算力补充和协同合作者,并强调vivo的定位是不做车机的OS,而是做好OS的协同以及车外服务。
“在出行里包含两类服务,一类是互联网服务,比如旅游、出差需要用到的服务,能不能把它聚合起来;另一类是让手机与车连接起来,提供无缝体验。”他解释道。
更贴近大众的可能是当下的家庭和健康场景中,对物联网连接的体验。刘作虎就认为,做物联网生态没有早晚之分,从目前连接效果来看,一加的进入算不上晚,在体验方面仍有很大空间可发挥。
OPPO在年内发布首款电视产品时也有类似表态,随后宣布了与多家车厂将陆续达成合作。
“不同产品之间的连接是非常有挑战的事。”刘作虎反复强调,面对物联网生态布局,不同厂商提出的逻辑略有差异,但当前的核心是在于不同器件间的连接体验需要更完美。
“只要多加一个设备,它的连接难度又是一个指数级的变化。所以我们选择有节奏地做一款产品就把相应的连接和体验做好。苹果的无缝连接我觉得做得很好,怎么在安卓上做到这样的无缝连接,这是我们真正战略的重心。”他举例认为,假如物联网连接生态能有100米水深,那么目前市场上能够达到的连接能力其实只有20-30米。
今年手机厂商的创新突破仍有后劲,这在抢占5G时代首轮风口时尤其重要。但与此同时,上游供应链和外部环境的变化等问题,也同时搅扰着终端厂商的整体发展进度。
只是走到今天,生态化的发展脉络愈发清晰,不论是在创新技术的产业链协同,还是未来物联网的连接生态过程中。其未必会成为非此即彼的竞争关系,考验的是厂商在上下游生态布局的广度和深度、技术研发部署的密度,更考验着厂商之间对协同开放的思索。